行業資訊
數碼印刷的服務之“道”視覺化數碼于快印模式的綜合應用
來源:科印傳媒《數碼印刷》 作者:張麗 日期:2015-9-11
視覺化數碼,即利用視覺可見的方式來呈現印刷品的最終形象。意指在用戶確認所有頁面內容及排序無誤后,經過軟件處理從而以3D的方式通過顯示器呈現印刷品最終的裝訂狀態,并且提供文件翻頁、視角角度調整等選項來提供觀察平臺,從而實現“所見即所得”的狀態。
這是去年印刷界新推出的概念之一。從去年的印刷行業及整體市場需求來看,智能化和立體化成為各個行業共同追求的營銷目標。iPhone的高智能、3D打印所誘發的高關注度,無一不在證實著:平面印刷也同樣需要這種高端技術給客戶帶來優質的服務及體驗。
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傳統的幾大印刷供應商諸如海德堡、曼羅蘭、小森等都在期待蘭達技術的發展,希望為其客戶提供更有力的產品資源,從而進一步獲取市場;與之相對應的,數碼領域的柯尼卡美能達、富士施樂、理光等公司則是在技術上保持不斷更新,同時更加注重給客戶提供更便捷的操作以及更優質的服務,視覺化數碼也應運而生。為此,這些設備供應商都對其服務器領域的合作伙伴提出了各自的想法和建議。
在視覺化數碼這一概念的實踐上,服務器供應商基本都選擇了新軟件開發這一課題。EFI公司在去年開發的Fiery Vue,則是已經率先完成了這一方面的初步應用。然而目前這類技術的普及度因為市場價格、技術欠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和發展,更多的數碼印刷設備使用者更愿意利用現有的設備資源去追求理想的效果。在目前的快印模式中,企業要追求印刷的色彩效果,最大化實現視覺化色彩統一,將需要更全面的服務方案,從而帶來更高的額外收益。
視覺化數碼應用&分析
如今,數字化工作流程均可以提供OPI服務,通過服務器獲取高分辨率的圖像提供給輸出的工作環境,極大地優化了生產效率,同時也給出了一個難題:在外設環境達標的情況下,如何提供一份準確的數據文件,以保證輸出印刷品與顯示設備的視覺化統一?
視覺化數碼的應用是建立在確立可行的設備環境中的。在樣品校對的世界中,合適的顯示設備是實現“所見即所得”的重要環節之一。其中,藝卓的專業顯示器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然而其高昂的價格仍然讓其不能快速成為市場上的主流產品。為此,傳統的CRT顯示器則是更普遍的一種方法。相比之液晶顯示器,CRT純平顯示器具有無壞點、色度均勻、可調節的多分辨率模式、響應時間極短等優良特性外,其受周圍光線的影響以及人眼觀察角度的影響小,同時高還原度的色彩則更是迎合了色彩校對這一主題的要求。
無論多么優秀的顯示器欲達到印刷校對的目的都需要對該設備的Gamma值及白點(色溫)進行調節和確認,也就是顯示器的校正。可以借助Adobe Gamma控制面板來確認數值,其中色溫值選取D50或D65光源色溫,而PC機的Gamma值一般設定為2.2。特征化是整個顯示器色彩管理過程中最核心的內容,整個文件的制作需要諸如Profile maker和Eye-one這種軟硬件搭配使用。顯示器的特征化標準色表為軟件提供的電子色表,通過測量工具獲取數值,最終通過計算進行特征化處理,生成顯示器的ICC文件。
彩色數碼印刷設備也需要特征化。數碼印刷設備的特征化同樣需要對整體的運行環境進行檢查,諸如濕度、溫度等。正常的數碼印刷設備濕度需要保持在40%~60%,溫度則應保持在18℃~23℃。確認好設備的運行狀態之后,就可以由數碼印刷設備打印出標準色表印刷件(如,符合印刷質量標準的IT8.7/3色表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同樣的,特征化需要獲取色表測量數值,計算并最終生成該設備的ICC文件。
我們都知道印刷制版需要分色處理輸出,數碼印刷設備在印刷過程中同樣需要分色處理數據,但是由于印刷文件中通常會產生單色黑以及4色黑兩種不同的狀態。這兩種狀態的最終輸出效果截然不同,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希望擁有單黑印刷來處理一些效果以避免色偏,因此就有了保留純色這一說法。在數碼印刷領域中,想要在保留純色的基礎上保持數碼印刷設備的色彩與期望的印刷色彩一致,則必須對數碼印刷設備做線性化處理。所謂設備線性化,即是利用數碼印刷設備相對廣的色域來模擬出所對應的印刷色,這其中的對應處理,就是使用數碼印刷設備的ICC文件與其所模擬的印刷設備的ICC文件進行數據對比,計算數碼印刷設備相對溢出色域的最接近Lab值,獲取最佳色彩重現數據鏈接。同時,數碼印刷設備的日常校色及色彩微調曲線也可以通過服務器的色彩管理與設備線性化數據相互匹配,對人工制作的曲線做出補充及日常維持,以達到數碼印刷設備的色彩與印刷色彩的完美統一。
目前的數字化工作流程,多數是基于PDF的數據進行處理、傳輸的。視覺化數碼的應用,必須要通過完整的色彩管理才能夠實現其預期的效果,而起點則是輸入端的顏色控制,即軟件端生成與打印一致的顏色。其中,軟件端的工作空間設置在整體流程中尤為重要。
輸入軟件對于使用者顏色的轉換認知是通過各個設備的特征化文件的數據分析,從而獲取一一對應的色彩數值,在處理文件時也會遵循這種對應關系,將文件數據在不同的設備色域之間定向轉換,實現盡可能少的色彩變化。具有代表性的Adobe公司,所研發的一整套設計軟件已然是廣大設計師首選的方案之一,其系列軟件對于印刷方面的色彩管理功能一貫保持著非常全面的性能,可以很好地鏈接顯示與輸出之間的對應關系。對于工作空間中的RGB、CMYK顏色的ICC文件選取的最優選擇即是顯示器及數碼印刷設備各自的特征化文件。這里一些資歷較高的印刷界人士都會有疑問,正常的操作中,RGB的工作空間均是Adobe RGB,顯示器的色域范圍未免較小。需要說明的是,在數碼印刷設備的色彩管理中,RGB色彩的ICC文件依然是Adobe RGB,以最大化保證輸出色彩的完整性。而顯示器作為印刷文件制作的第一載體,客戶對于色彩更多的認知是建立在顯示器上的,因此這種設定不僅容易得到客戶的認可,而且在后期數碼印刷設備的色彩輸出控制上更加順暢,使得整個系統的色彩連為一體、井然有序。
對于目前的快印門店而言,統一的色彩管理對于門店的經營更具有優勢。上海華顏數碼對于色彩管理一直遵循著“專業造就成功”的理念,努力為客戶創造更高層次的服務與質量,目前從客戶的反應情況來看,這種色彩操作模式基本已經獲得了客戶的認可與支持。作為其客戶的上海界龍也認可了這一方案,并認為依靠這種操作,彩色數碼碳粉機可以獲得更高質量的輸出,具備了低投入高回報的盈利能力。
視覺化數碼展望&猜想
由于立體成像技術尚不完善,目前距數碼視覺化進程還有一段路程,保持立體成像的同時控制好色彩顯示依然是個有待攻克的難題。目前的3D打印技術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已經接近解決這一問題,高精細的3D掃描技術通過色彩管理可以準確獲取參照物的色彩數據,再利用設備線性化輸出同樣的色彩,完成高仿真復制打印或數據獲取。縱然如此,目前其高昂的價格依然不足以使其成為視覺化數碼的一種選擇,立體成像技術依然有待發展。
實際上在未來,3D打印較平面印刷而言更適合視覺化數碼的發展。設想一下,未來的3D打印門店中,客戶遞給店員制作好的數據文件,通過視覺化立體影像技術呈現的是輸出成實物之后的狀態,客戶確認后即可輸出。通過嚴謹的色彩管理,沒有成品返工,沒有耗材浪費,所見即所得,才能稱之為“效率”。
(本內容摘至網絡,如有侵權,請通知管理員刪除)